- 武宇;
家国情怀对于处在身心发展关键阶段的高中生来说,不仅仅关系到他们对国家的热爱程度,更关系到他们作为个体对国家的认同感。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不断创新教学策略,开展家国情怀的指向性阅读教学,帮助学生把握好自己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增强民族认同感,进而更好地传承文化,全面发展。
2023年29期 No.985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6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易原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要求让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培养符合语文核心素养标准的思辨迁移能力。《梦游天姥吟留别》是“诗仙”李白的代表作,从“梦游”二字着手,探索全诗理性思辨迁移教学的可行性。
2023年29期 No.985 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0K] [下载次数:3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郭伟豪;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被赋予了更高的期待。然而,当前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仍存在忽视对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学模式单一、缺少启发与指导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可以从分组分类以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设计问题以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欲望、关注个体情况以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及时评价以帮助学生正确掌握阅读技巧这四个方面,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序列化阅读方法,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断提高语文素养。
2023年29期 No.985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5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滕怀咪;
语文学科大概念是语文学科的事实概念、核心概念,是教师教学从浅表走向深刻的重要抓手,是学生学习从表层走向深层的重要载体,有利于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以《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为例,探索大概念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建构策略。
2023年29期 No.985 1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2K] [下载次数:8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毛秀梅;
采用理论与例证相结合的方法展开论述,以《木兰诗》为例,探究渐进式阅读教学实施途径,提出在阅读教学中要恰当引导学生按照螺旋上升的方式由低级到高级地阅读、赏析、辨析文本,提升学生阅读素养、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形成。
2023年29期 No.985 1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0K] [下载次数:3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正升;
《谈读书》和《不求甚解》这两篇文章均是围绕“读书”这一话题展开论述的,论述严谨,但说理特点各异,对其进行比较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读书观和论证技巧。具体的教学可遵循以下教学路径:首先,引导学生边读课文边画出文中表达观点的句子,概括课文论述的角度,总结《谈读书》《不求甚解》的论证思路;其次,引导学生分别结合课文中的具体例子,比较《谈读书》《不求甚解》在论证方法上的不同;最后,引导学生品析《谈读书》用语雅致、文辞流畅、韵律和谐的风格及《不求甚解》明白质朴、亲切自然的语言。
2023年29期 No.985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4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吴旻;
研究发现,批判性阅读能够促进学生从多重层面感知作品,培养他们独立分析和评价的能力,提升他们的文学鉴赏素养。以《出师表》为例,通过设计教学活动,包括小组讨论、文本分析、问题引导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分析和评价文学作品,探讨批判性阅读在培养初中生文学鉴赏能力方面的作用。
2023年29期 No.985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8K] [下载次数:2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徐静;
文言文教学中,要实现“读”的高效课堂,就要顺着“言语形式”走进“言语主体”的情感世界,具体来说就是要在诵读教学中紧紧抓住“这一篇”文言的音韵、节奏、虚词、章法、特质进行诵读,由此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体悟作品的情感内涵。
2023年29期 No.985 2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8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戴虹;
学术名著《经典常谈》的导读重点是略读、精读、辨读的整合。略读有助于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精读在于把握核心观点,辨读的目的在于培养正确的学术态度。
2023年29期 No.985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8K] [下载次数:3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吴碧瑜;
孔乙己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的寿镜吾先生都是鲁迅塑造的“长衫者”。作为同一个时代里不同境遇的读书人,孔乙己和寿镜吾先生的命运大相径庭,两人的境遇写照和作者的创作技巧,值得深入对比分析。
2023年29期 No.985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1K] [下载次数:5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吴丹;
在中国古典诗歌体系中,意象是诗歌的核心要素,是构成诗歌的关键部分。诗人在表达情感、寄托理想时都无法脱离意象。以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为例,从以“意”带“象”、以“象”领“意”两个角度,解读意象在古诗文中的深刻含义,并通过设定目标、巧妙导入和解析意象等课堂教学环节,推动《记承天寺夜游》课堂教学顺利开展。
2023年29期 No.985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8K] [下载次数:3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娄冬梅;
《阿房宫赋》作为一篇唐赋,极富文言张力。此赋不仅语言干练、精巧,具有颂赞的诗意美感,还以赋为讽,通过因理设事的叙事美学,将阿房宫作为一种室宇进行书写,使其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融为一体,呈现出一幅壮丽的历史画卷。在文言张力结构下,《阿房宫赋》的审美价值得以充分发挥,呈现出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和饱满的人文情感。
2023年29期 No.985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1K] [下载次数:3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冯铧尹;
《念奴娇·赤壁怀古》作为苏轼的经典作品,其价值不仅仅在于苏轼在词中描述出了对人生的豁达态度,更在于其表现出词人面对人生的悲歌不曾深陷其中,而是在深沉感慨中涌现积极态度,在复杂认知中不忘格调的高尚精神。《念奴娇·赤壁怀古》展现出了超脱时代的优秀品质和值得歌颂千古的高尚内涵。
2023年29期 No.985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0K] [下载次数:4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唐小石;
初中小说单元的教学需遵循《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出的“文学阅读与表达”任务群要求。九年级学生有“阅读表现人与社会、人与他人的古今优秀小说”的能力。基于大单元阅读视角,以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探究小说体裁如何设置“对立”情境关系,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作者的写作意图,品味“对立”关系下的小说艺术手法。
2023年29期 No.985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1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洋;
《拿来主义》是高中语文教材的经典篇目,对该文本的解读可从现实理性的角度进行。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发现文本当中亘古流传的价值,而这恰恰是鲁迅先生在创作《拿来主义》的时候所遵循的价值。
2023年29期 No.985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3K] [下载次数:5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红学;
学习《鱼我所欲也》除了让学生积累文言文知识、传承传统文化之外,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孟子学说原本就充满思辨性,鱼与熊掌背后所体现出来的“生”与“义”,充满辩证性。在孟子的逻辑当中,“生”与“鱼”似,“义”与“熊掌”同,故有了相同的取舍逻辑与认知。这样的思维方式非常具有传统性,孟子的思维结果给人的选择提供了一个重要且近乎唯一的参考。当这一思维方式的产物被传承之后,也就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基因。
2023年29期 No.985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3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胡小凤;
分析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探讨他在人性描写方面的独特方法与叙事视角,以及小说中所揭示的欺骗与自我欺骗、贫困与社会地位、人生变迁等主题。通过分析主人公父亲的内心冲突、家庭成员的期望与失望,以及人们对金钱、地位和成功的追逐等,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背景对个体命运的影响,能引发读者对生活、价值观和选择的深刻思考。
2023年29期 No.985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1K] [下载次数:3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汪钰林;
对曹操的《短歌行》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了其悲凉和慷慨交相呼应的情感特点。首先分析了诗中对人生短暂的忧虑和对乱世局势的观察,以及通过酒抒发内心的失望和无奈;其次剖析了作者对贤才的渴望和对贤人的欢迎态度;最后总结了悲凉与慷慨情感在诗中的交织凸显了诗歌的丰富情感和深刻内涵。
2023年29期 No.985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0K] [下载次数:5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许言言;
苏轼的《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两个思想层次:一是将自然景色与人生联系,以自然景观为载体表达人生短暂无常。二是通过描写历史场景和英雄形象,展示了历史的辉煌和英雄气概,强调了光阴的流逝和人生的价值。通过自然和历史交织,苏轼传达了人生的脆弱和变幻,劝告人们珍惜当下,思考生命的意义。这两个层次相互映照,构建了丰富的人生哲学。
2023年29期 No.985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1K] [下载次数:10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连红;
所谓“思乡”,是对故乡、故土、家园的思念。所谓“怀人”通常有三种:一是游子思念远在故乡的人,二是游宦或征戍在外的丈夫思念妻子,三是思念友人。综合研究初中语文统编教材中思乡怀人古诗词的选编情况、教学价值及教学策略,既能积累教学经验,又能优化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2023年29期 No.985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2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慧敏;
描述《兰亭集序》中的幽美景致,包括山水环境、天气、自然美景等元素,以及与会者的欢愉场面、分析虚无主题的呈现,强调王羲之对生死和世俗欢愉的深刻思考;然后深入探讨达观主题的呈现,包括对生命短促的感悟、珍惜当下的情感;最后总结虚无与达观在《兰亭集序》中的表现,呈现对生命意义的独特见解。
2023年29期 No.985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6K] [下载次数:4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